康强也有点惊讶,李清照这几句他一时间也没想起来,但是回忆一下就知道了。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康强笑着将诗给补充了,而好在苦思冥想的网友们纷纷兴致高涨的刷起了弹幕,重复这几句诗。
康强笑了笑,继续说道:“另外大家说到桂,常常会和月宫串联在一起。
西汉时期,桂花作为珍稀名木,多以贡品的形式植于帝王宫苑。
像汉高祖刘邦的臣下萧何曾在今陕西汉中南郑圣水寺内亲手种下一株金桂,22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株汉桂树干需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一年可以开两次花。
而月宫中有桂树的传说也是由来甚久,在《淮南子》中便引用道:月中有桂树。
由此可见在两汉时期,月中之桂的说法已经初见雏形。
而在南北朝的乐府诗中可以看到不少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句子,如《东飞伯劳歌》中的:南窗北墉桂月光。
诗人直接将桂树指代月亮,可以说就连桂花的传说都开始浪漫起来。
而王嘉在《拾遗记》中写道:不逾一年,王母果至。与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之术,取绿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于桂膏之上……
可以看出这时的桂花已经是陪伴在王母娘娘身边的神树了。
而有趣的是,现在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大都为南方人,而较早时期北方作家咏月,很少见到将桂与月牵涉一起的现象。
因而也有人推断月宫之桂的传说其源头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外扩张。
后面到了唐代,无论是在诗文还是传奇小说中,吴刚伐桂的故事在民间喷井式地爆发出来。
这一传说故事是基于月宫之桂的衍生版本。
原文是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
所以这时,吴刚伐桂的故事已经初具雏形。
像这个版本就是相传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时期河西人吴刚因为修习仙法时不遵道规,被仙家罚至月宫中伐桂。
并承诺吴刚只有将这棵桂树砍倒才能回家,可是大家也知道,月宫中的这棵桂树随砍随合,无论吴刚如何努力,不要说是砍倒,便是一个口子在桂树身上都不曾留下。
于是就这样千万年过去了,吴刚还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期望可以早日归家,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相传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能在桂树下稍事休息,饮一杯桂花酒,遥望家乡,这也有了中秋望月的说法。
所以受到了这则传说普及的影响,在盛唐时期的诗作中,诗人也越来越多地将月下桂和仙宫这样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如刘商在《乌夜啼》中所述: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草仙飞天,荧惑星上当大佬 表姑娘孕吐不止,世子他日宠夜哄 玄幻:我要这极致的美貌有何用! 美漫:我的运气有亿点点好! 惊悚游戏?无所谓我会狗带 离婚后我嫁给了他兄弟 拯救她?感化他?凭什么? 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直播种田:我在古代给祖国寄古董 火影之修道成仙 重生后,侯门嫡女杀疯了 春光染烬 完美执笔人 天道酬勤之加点无敌 娇瘾败她 宫廷秘史:海后的逆袭 快穿:恋爱还是要看两个恋爱脑谈 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 皇吟 七零,嫁给京城来的大佬被宠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