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戈林服毒身亡。
他所效仿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前247‐前183),在西方世界有着&ldo;战略之父&rdo;的美誉,据说九岁时就在祭坛前对天发誓:&ldo;我决不与罗马为友。&rdo;这位罗马共和国的克星,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以至罗马人视其为&ldo;罗马民族最不共戴天之仇敌&rdo;。他逃离迦太基之后,哪怕已届风烛残年,罗马人也还是放不下对这位流亡者的恐惧,欲除之而后快。公元前183年,汉尼拔在罗马人抓到自己之前,服毒自尽,留下的临终遗言依然不失英雄本色:&ldo;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久不可耐,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去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rdo;
带着罪孽,也带着不服与不屈之心离开人世的戈林,是强权逻辑的忠实信徒,人性弱点的驯顺俘虏。在纽伦堡狱里,他这样写道:&ldo;胜利者永远是法官,战败者永远是被告。&rdo;对于发动&ldo;侵略战争&rdo;的指控,他辩称,英国、美国和苏联也不例外,&ldo;但当德国人这样做的时候就成了罪行!&rdo;
在他看来,&ldo;历史上著名的征服者并不被看成是谋杀者‐‐成吉思汗、彼得大帝、腓特烈大帝!&rdo;不幸的是,戈林的这种看法,并非只是他作困兽之斗时的狡辩或自我安慰。事实上,人间的法庭,从来都不审判带刀的胜利者,即使他们被时人千诅万咒,真的是丧尽天良,恶贯满盈。他们现世或身后所受到的,顶多只是唾沫和笔墨的攻击。纽伦堡审判之前如此,纽伦堡审判之后亦然。
掠夺,或被掠夺;杀戮,或被杀戮;蹂躏,或被蹂躏,是希特勒、戈林他们踏入政治丛林之前,世界历史中时隐时现的一条主脉,而芸芸众生里,总有一些人想冲到主脉之巅,俯视宇内。亚历山大大帝曾扬言要&ldo;直捣世界的尽头&rdo;;彼得一世则在遗嘱里嘱咐,&ldo;俄罗斯人民负有使命在将来成为欧洲的统治民族&rdo;,&ldo;能够征服欧洲,也应当征服欧洲&rdo;;而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宠臣祖波夫制定称霸雄图,未来的俄罗斯帝国将拥有六个都城‐‐彼得堡、莫斯科、柏林、维也纳、君士坦丁堡、阿斯特拉罕;即使从未能像他们那样拥有一个庞大帝国的腓特烈大帝也说,&ldo;假如你喜欢别人的领土,那你就先发动战争把它拿过来,而替你进行辩护的法律家总是可以找到的&rdo;。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的法国,并没有拿破仑时代那种称雄欧洲的气象,但这并不妨碍它的中学教科书向年青人灌输:&ldo;法国还没有占有她的自然疆界;她还没有占有整个法国地区。……法国疆域实际包括尼斯和萨瓦地区,瑞士(即日内瓦、洛桑、弗里堡和纽夫夏特),莱茵区的巴伐利亚,普鲁士的莱茵地区,卢森堡大公国和比利时……她的自然边界是从河口到河源的整个莱茵河流域;阿尔卑斯山从莱茵河源的大圣哥特哈山口到科尔&iddot;得&iddot;卡的邦。&rdo;
而对那些图谋霸业的狂人,现世与历史,常常赤裸裸地展露着它们势利、功利的一面。匹夫谋杀一人,有司当凶犯,统帅戮人百万,举世称名将;抢邻人尺寸之地,指作恶霸,掠他国千里之疆,尊为大帝。而且凶犯恶霸籍籍无名,名将大帝则青史永载,世人乐道。历史神坛的这种偏好,无疑也激发和滋养了希特勒、戈林这类人的雄心。哪怕已沦为胜利者的阶下囚,戈林依然还在梦想不朽英名。1946年2月14日,在谈到&ldo;马来之虎&rdo;山下奉文因战争罪被绞死的下场时,他跟汉斯&iddot;弗兰克说的话言辞激昂:&ldo;那又怎样?你应该振作起来,带着尊严去面对死亡。我们将是烈士,即使过五十年,德国人民也会承认我们是英雄的。他们会把我们的骨头用大理石盒子装着,安放在巨大的国家神殿之中。&rdo;戈林这番慷慨陈词,与其说是精神病的表征,毋宁说更像是绵延不绝的历史回声。
希特勒心中的榜样
对于彼得一世的好战,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过这样一段描写:&ldo;彼得几乎没有经历过和平时期,一生总在同谁搏斗,一会儿同姐姐,一会儿同土耳其、瑞典,甚至同波斯。从1689年秋天索菲娅的统治垮台起,彼得在位的35年中,只有1724年这一年和平度过,而在其他的年份里总共不超过13个月没打仗。&rdo;彼得攫取了里海西岸、南岸地区,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沿岸地区,虽然吞并之地的幅员,远不如叶卡特琳娜二世和斯大林所得那样堪称辽阔,但他为俄国抢到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俄国人尊之为&ldo;大帝&rdo;。
如果说被尊称为&ldo;大帝&rdo;的彼得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对外扩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山河残破,其罪之重,其孽之深,恐不及希特勒,那么成吉思汗(1162‐1227)则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元史》称,成吉思汗&ldo;灭国四十,遂平西夏&rdo;。至于蒙古大军过后的破坏性,依照吉本(1737‐1794)的描写,&ldo;从里海到印度河数百英里广袤的地区遭到摧毁,过去装点着人类勤奋和努力的成果,经过四年的蹂躏,在尔后五个世纪都无法恢复。&rdo;
在成吉思汗成就霸业的过程中,杀戮之凶残,千古罕见。中国史家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用的说法是,&ldo;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rdo;;法国史家格鲁塞在《草原帝国》里则称,&ldo;成吉思汗被看成人类的灾难之一&rdo;,&ldo;他使恐怖成为一种政体,使屠杀成为一种蓄意的有条理的制度&rdo;。大屠杀,是蒙元军队的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和做法。《元史》中就提到,&ldo;国家为制,城拔必屠&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陆小凤系列07幽灵山庄 汉末大混子 白玉雕龙 九月鹰飞 改革及其敌人 天涯明月刀 林军秦梦莹 开局一把98k方羽李云龙 边城浪子 七种武器之碧玉刀 赌局系列 琉璃宫史 黎汝清战争经典系列:湘江之战 碧血黄沙 迷糊小青梅:竹马殿下,抱!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七种武器之离别钩 七种武器之霸王枪 炮弹下的渴望:加沙走廊轰炸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