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阅阁小说网

速阅阁小说网>帝国崛起病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可是,自以为是赢家的日本人又狮子大开口,在谈判之初,要求赔款十五亿元。可人家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全权代表维特启程之前就交待:&ldo;不能赔一文战费,不割让一寸俄国的领土。&rdo;俄罗斯不是满清。在和会上,日本的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向维特叫嚷:&ldo;你说话好像你是胜利国一样。&rdo;维特则针锋相对地回敬他:&ldo;这里没有胜利者,所以也没有失败者。&rdo;

维特说的没错。当时没有一场会战是决定性的,战局并没有决出最后的胜负,虽说俄国没有赢一场大仗,但日本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日俄两军主力在辽阳会战中,甚至日军伤亡比俄军还要惨重。倘若&ldo;皮洛士式的胜利&rdo;反复下去,对于久耗不起的日本帝国来说,胜利即失败。

对这种局面,外交大臣小村寿太郎心知肚明。继续打下去,有崩溃之险的岂止只是俄国?!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在朴次茅斯签订和约。恶斗一场,日本一分钱的战争赔款也没捞到。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媾和条件,不明日本国力真相的媒体和公众想不通,在&ldo;情感&rdo;上根本就接受不了。签约被视为外交失败。明治政府受到不满者的猛烈攻击。小村寿太郎回国时,人们打着黑旗欢迎他。甚至在此之前,当媾和的消息一传到东京,这位尽职尽责的外交大臣收到一份要他&ldo;速行自决,以谢国人&rdo;的电报。这也难怪。难道不是日军所向披靡,而俄国屡战屡败么?干吗赢家要向输家妥协呢?付出如此巨大牺牲的一次胜利,竟然一分钱也没能捞到?在他们的眼里,日本就是胜利者,胜利者就应该得到他们所想望的一切,否则那叫什么胜利呢?他们不明白尼古拉二世将会战斗到底,而不是支付赔款和割让领土,他们不明白这样下去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群情骚动的局面,明治当局也是自作自受。日俄战争期间,政府乐于报喜却怯于报忧,一般国民和军人怎么知道日本已经精疲力竭?就是战后,政府也没有让国民和军队充分了解真实情况,一般国民和军人盲目自满,哪里知道国防的软肋?既然战局对日本是形势一片大好,民众满怀期待,政府被喝倒彩,不也在情理之中么?

虽然骚动在政府的弹压下消弭了,但在一连串的胜利中,日本国民的心理变得更骄傲、更狂躁了。他们以为日本不高兴,地球就该颤抖;他们以为日本说不,别国就应点头哈腰。在他们眼里,普天之下,还有什么能够阻挡得住日本帝国的锐气?崛起的日本,就如同青春期的孩子,血气方刚,躁动不安。1906年美国排斥日本移民时,日本《每日新闻》就怒吼:&ldo;整个世界都知道,装备很差的美国陆军和海军不是我们具有高度战斗力的陆军和海军的对手。……为什么我们不坚持派出军舰呢?&rdo;此时的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在日本人的笔杆下、嘴皮里,就如同豆腐渣一样,脆弱不堪。

再过十来年,在凡尔赛和会上,五大战胜国的交椅,也有日本一把。在所有的非西方国家里,能够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日本是惟一的一个。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明治一代人所实现的,恐怕要比他们当初梦想的还要多。这是一个东方传奇,一个麻雀变凤凰的东方传奇。可也正因为这样,在看待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分量时,崛起得有惊无险的日本,有些忘乎所以了。昭和八年(1933年),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在《告全日本国民书》里就洋洋自得地说,开国还不出五十年,&ldo;就居然切切实实地跻身于世界三大强国之一了。&rdo;

&ldo;日本现在是几点钟了?&rdo;

1905年11月。朴次茅斯和约签过刚两个月。以《武士道》一书闻名的新渡户稻造(1862-1933)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ldo;日本现在是几点钟了?&rdo;

一番国际比较之后,他给出的答案是,西班牙是下午五点,法国是下午三点,英国则是太阳当顶,正在越过子午线,德国还不到上午十一点,美国是早上十点,&ldo;中国的四亿拖着猪尾巴的颈子还睡在枕上,做着黄金梦和过去的千秋大梦。但在日本则是旭日初升。&rdo;

话里充满着自豪、自信,还有轻蔑。

这不奇怪。自佩里来航之后,日本帝国哪有过不去的坎?自打败满清帝国起,国力难道不是蒸蒸日上?

明治维新刚开始那会儿,日本兵弱国穷,在列强面前直不起腰来。陆军装备的枪支,大部分得从国外进口,连武器装备都如此仰仗外国,怎么做得到&ldo;强兵&rdo;?1868年的日本,人均产值也只有西方国家的14到15,不缩小差距谈何&ldo;富国&rdo;?日本是在一个低上奋起直追欧美列强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当时的亚洲,日本的发展可谓是一枝独秀。从1789年到1918年,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48,农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7,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20世纪20年代末期,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1936年,农业收入还不到全国总收入的20。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从一个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相对于同期的亚洲其他国家,日本帝国的科技进步可谓独领风骚。如果以魏源的&ldo;师夷长技&rdo;为标准来衡量,日本也是一个好学生。到十九世纪最后10年,日本自行建造的巡洋舰,已能跟欧洲建造的任何巡洋舰媲美。而在北里柴三郎、长冈半太郎、高峰让吉、池田菊苗等一批科技精英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帝国在科技领域不是只有学习和模仿,还有它自己的创造发明,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九月鹰飞  边城浪子  真相:专机副驾驶亲历“九一三”  炮弹下的渴望:加沙走廊轰炸日记  林军秦梦莹  七种武器之离别钩  陆小凤系列07幽灵山庄  改革及其敌人  天涯明月刀  琉璃宫史  白玉雕龙  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汉末大混子  七种武器之霸王枪  开局一把98k方羽李云龙  迷糊小青梅:竹马殿下,抱!  黎汝清战争经典系列:湘江之战  七种武器之碧玉刀  赌局系列  碧血黄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