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阅阁小说网

速阅阁小说网>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什么内容 > 第250章(第1页)

第250章(第1页)

大会之前,蒋曾计划化多党为一党,国民党可更改党名,或酌改组织。中国青年党表示可以接受,国家社会党允许考虑。1中共赞成合作,不同意合并,主张建立一某种形式的民族革命联盟,拟定一统一战线纲领,由国民党或蒋的名义发表,然后由各党派宣言拥护。不然亦可恢复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国共合作的方式,各党党员加入国民党,仍自保其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前者得到国民党的同意,后者未被接受。蒋于大会闭幕时致词,再呼吁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为抗战建国而努力,国民党愿推诚接纳,特别希望中共履行对国民党的诺言。国家社会党代表张嘉森、中国青年党代表左舜生先后答覆,说是他们的主张与三民主义并无二致,愿拥护国民政府。中共由总书记张闻天间接声明,赞成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基本原则,作为各党派奋斗的纲领。毛泽东复补充说,应将抗战建国纲领普及于军队与人民,并使之实行。是则,各主要政党对团结抗战已作出了正面承诺。《抗战建国纲领》中所说的国民参政机构,就是国民参政会,亦是最高的民意机关,取代了顾问性质的国防参议会。参政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于地方公私机关团体中选任九十四名,文化经济团体中选任五十名,华侨中选任六名,虽非人民直接选举,然已包括了各党、各派、各民族、各地域、各团体的人士,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与议会权力。2第一届参政会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六日在武汉开幕,通过政府长期抗战,拥护《抗战建国纲领》,设立省县参议会。中共籍的参政员宣布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恳的态度,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在蒋委员长领导下奋斗。

----------

1国家社会党以梁启超的旧进步党为骨干,成立于一九三二年四月十六日,首领为张嘉森。

2属于中共的参政员有毛泽东(未到会)、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周恩来之妻);属于国家社会党的有张嘉森、胡汝麟(石青)、罗文干、张东荪等;属于中国青年党的有曾琦、李璜、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等。第二届参政员之属于各省市者,由各省市临时参议会选出。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不再设总理,采行委员制。现在为了抗战,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恢复领袖制,推蒋中正为总裁,汪兆铭为副总裁。此时蒋的誉望之隆,似在当年孙中山之上。大会的另一重要决议为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多少有仿行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德国希特勒青年团之意,目的为训练青年在一个主义、一个方向之下,为抗战建国而努力,兼为国民党培植干部,蒋兼任团长,黄埔军官学校学生为中坚。2

五、大迁徙

长江,黄河下游及濒诲各省为中国人口、工业、学校的集中地区,亦为中日的主要战场。上海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制造工业,首当其冲。&ot;七七事变&ot;后,政府立即筹备迁移该处工厂。未几&ot;八一三&ot;战起,长江、铁路交通阻滞,敌机不断轰炸,工厂员工冒生命危险,拆卸机器,搬运材料,多赖木船经内河辗转向上游输送,先至武汉,再西移鄂西、四川,南移湖南,北移陕西。小部分经铁路、水道,公路,尚可使用有限的火车、小轮船及卡车,大部分仍须使用木船,由人力挽拉,或滩险流急,或水浅难航。如自华北运住四川,须翻越崎岖的山岭,艰苦可知。战前上海工厂,除公营者外,大小约有五千余家,战时连同江南其他各地,迁往后方者不过二百余家,武汉地区迁往后方者,约一百五十家,广州工厂全未迁出。截至一九四○年,全国内迁工厂仅四百五十余家,器材物资约十万吨上下,百分之五十五转至四川,其余分设于湘西、广西、陕西,以属于轻工业的纺织、化学工业为多,电器、食品工业次之,重工业约占百分之二,员工约十万人。生活困难,固不待言,且常遭空袭,不得不挖掘窑洞作厂房。动力更为大问题,生产量自然大减。

----------

2据何廉云:一九三七年五月,蒋已有组织青年团的消息。八月,召见何应钦、陈立夫、吴鼎昌、康泽、何廉等征询意见。吴鼎昌说:可称之为&ot;蒋介石青年团&ot;,方名符其实,蒋笑而不言。至是正式成立,青年团应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国民党应扶植青年团的发展。但结果并不如此,形同对立。抗战后青年团取消,并入国民党。

一九年,高等教育界均知中日战争之无可避免,北平、天津、南京若干大学开始向华中及西南一带觅地筹建校舍,作必要时迁移准备,如北平清华大学之在长沙,天津南开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之在重庆。清华大学先运部分图书仪器,中央大学着手制造木箱,南开大学预设南渝中学。一九三七年八月,南开大学被日本飞机炸毁,中央大学亦遭空袭。九月,清华、南开与北京大学在长沙合设临时大学。次年二月,再迁云南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不少教授学生徒步前往,历时七十余日。中央大学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实行西迁,以早有准备,又有长江轮船之便,损失不大,重庆新校舍于四十二天内完成,十一月初,照常上课。北方其他大学合组的西北临时大学,设于汉中、城固,后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一迁再迁,最后至贵州遵义。武汉大学迁设四川嘉定,广州中山大学分迁于粤北、云南,上海各大学多迁于四川。此外尚有新设的大专学校。战前全国在校大专学生约六万人,战时约八万人,以中央大学的规模为大,设备亦较完善。至于国民教育,大事推广,受教的儿童,约占学龄儿童的百分之七十六。此外政府又在后方开办了不少中等学校。来自沦陷区的大专及中学学生,大都给以贷金,后改为公费,一为安定他们的生活,一为不使其前去共区。中共所设的抗日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仍吸收不少青年。交通建设以公路为主,最重要的为一九三八年底通车的滇缅公路,次为越桂公路。通往苏俄的西北公路较以往改善。国内公路以川陕、川滇、湘黔诸线为要。新筑铁路有一九三八年自湘南衡阳至广西桂林的湘桂线,一九四○年自桂林通至柳州,柳州至南宁一段未能全部完成。一九四三年黔桂路自柳州通至贵州独山,再至都匀。四川至云南昆明之线,一九四一年由昆明通至沾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之夫夫种田日常  重生初中校园:最强巨星崛起  病秧子的冲喜男妻  刀尖  讨厌的赵公子  清风徐来  除了钱我一无所有[穿书]  满船清梦压星河  老孙  反派不宠我就得傻[穿书]  穿成暗恋男二的炮灰受  慕辰  狼烟深处  穿梭时空三千年续之山海战神  争锋之娱乐圈/争锋[娱乐圈]  飞龙吟天  我和男配在狗血文里HE了  不爱不用花钱  我有甜点你要吃吗  互相成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